一等座椅長什么樣?對乘客來說,它可能更多指向舒適性,對鐵路運營方而言,則還要加入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考慮……而將這種種需求統合起來,讓一個模糊寬泛的概念終成為一個具備市場價值的產品的,是工業設計的力量。9月20日,2024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在山東煙臺開幕,包括“面向450公里時速的國內高鐵一等座椅”等在內的多個前沿研究成果亮相,一展海洋工程、軌道交通等領域借由工業設計實現的新表達。
這也是山東第五次“牽手”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工業設計是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工業設計總監李承龍看來,新產品乃至一個新產業,往往能從工業設計里“長”出來。五年來,伴隨著工業設計實力邁向新臺階,山東制造業發展被不斷注入新動能——對應今年大會主題“設計·新質生產力”,“新”設計驅動“新”制造也已成為山東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集中生動的寫照。
很“卷”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新”設計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很有力的手段。
以前一條成本過億的生產線只能生產一款車,而邁赫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汽車智能焊裝主線采用64臺機器人協同工作,可滿足四平臺、八車型共線生產,并支持后續車型柔性擴展,如今已成功應用至國內多家主流車企。
“這樣一個工業設計產品落地于生產車間,是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等數智技術的集成成果,但其實生產線的設計過程本身也離不開多種新技術賦能。”總經理張開旭介紹,原先為了提高一次交付合格率,一條生產線需要先在自己的工廠做預集成,再把客戶的車拿來到產線上跑一遍,一裝一拆,起碼就得兩個月;現在運用虛擬調試技術,這個設計過程在電腦上完成,很多問題前期就能發現并解決,由此提高在客戶現場安裝后的一次交付合格率。“據服務的車企介紹,以前的首車車身合格率大概在80%左右;而這個產線開始車身合格率就達到了93%,目前是行業上游水平。”張開旭表示,從過去兩年才能建成運營一條生產線,到現在快八個月就能完成,花在產線上的時間短了,意味著車企產品的市場投放速度就能不斷加快,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新潮流也就能進一步跑出“加速度”。
生鮮消費市場的極速增長帶“火”了冷鏈倉儲,如今很多地方都在持續完善這“較早一公里”的冷鏈設施布局;但相比一般倉儲,冷鏈倉儲需要在零下25度的環境下運行,操作人員得穿著棉襖開叉車。運用“新”設計的力量,臨沂臨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能讓倉儲環境變得更加安靜舒適,提供的輔助決策信息卻更加科學即時了。
“一間有八個巷道、占地15000平米、高度18米的冷鏈倉儲,傳統條件下人工取放貨,大約需要配置20名叉車工以及4名庫管人員進行貨物登記;現在有了智能立體倉儲,借助激光叉車、高速庫內轉運RGV能節省全部的物流搬運工,出入口兩名工作人員使用電子設備便可完成貨物存取,既能更好保護貨物安全與品質,也帶來了存取運營效率的提升。”聽臨工智科智能倉儲研究院院長蘇越介紹,倉儲管理中的重要原則,以往依賴人工管理很難完全實現,應用自動化物流設備集成調度等技術的智能倉儲系統則能確保完美完成“規定動作”;更重要的是,數字孿生倉儲系統讓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里就能擁有一雙“洞察眼”,從過去依靠個人經驗主觀判斷轉向基于系統對不同周期庫容率等信息的分析展開科學決策,供給與需求由此實現了更準確地匹配。